色差仪作为颜色测量的光电仪器,在很多不同的行业有着广泛的应用。为了让色差仪测量数值符合不用行业的颜色检测需求,CIE推荐出了多种用于色差计算的色差公式,其中就有CMC色差公式。下面就一起来聊聊CMC色差公式及该公式计算色差的方法。
什么是CMC色差公式?
CMC色差公式是1984年由F.J.J.Clarke,B.Rigg和R.McDonald在公式JPC79的基础上修改后提出的,并由英国染色家协会(SDC)的颜色测量委员会(CMC)推荐使用。CMC色差公式的误判比率最低,它比其他公式具有更好的目视一致性,因此较能符合人眼的要求,目前已得到广泛应用。
CMC(l:c)色差公式中,l表示明度加权值,调节明度的相对宽容量;c表示彩度加权值,调节彩度的相对宽容量。行业不同,可以通过调节l或c的值,调整明度和饱和度对总色差的影响程度。对于纺织品来说,l=2,c=1,即CMC(2:1);对于一般评价,如涂料、塑料行业,l=1,c=1,即CMC(1:1)。
用CMC色差公式怎么计算色差?
在CIELAB颜色空间中,CMC(l:c)公式把标准色周围的视觉宽容量定义为椭圆。椭圆内部的颜色在视觉上和标准色是一样的,而在椭圆外部的颜色和标准色就不一样了。在整个CIELAB颜色空间中,椭圆的大小和离心率是不一样的。以一个给定的标准色为中心的椭圆的特征,是由相对于标准色在△L*、△C、△H方向上的两半轴的长度决定的。用椭圆方程定义的色差公式△ECMC(l:c)如下所示:
式中:
由公式可见,它是根据颜色在CIELAB空间的位置,根据色调、明度和彩度对于总色差的贡献不同,而改变L*、C*和H*在色差中的份额加权数,相对于色调差,分别选择l和c的值,以便提供明度差和彩度差的最合适加权值。一般根据对色差的可察觉性目视测试结果,将l和c都定位1,即l=c=1,称为CMC(1:1)公式。为了预测色差的可接受性,有时把l和c定位大于1,如CMC(2:1)公式。
CMC色差公式公式的优点:
由于CMC色差公式比CIELAB公式具有更好的视觉一致性,所以对于不同颜色产品的质量控制都可以使用与颜色区域无关的“单一阈值(Single number tolerance)”,从而给颜色测量和色差的仪器评价带来了很大的方便。
因此,CMC公式推出以后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许多国家和组织纷纷采用该公式来替代CIELAB公式。1988年,英国采纳其为国家标准BS6923(小色差的计算方法),1989年被美国纺织品染化师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f Textile Chemist and Colorist)采纳为AATCC 检测方法173-1989,后来经过修改改为AATCC 检测方法173-1992,1995年被并入国际标准ISO 105(纺织品-颜色的牢度测量),成为J03部分(小色差计算)。在我国,国际标准GB/T 8424.3-2001(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色差计算)和GB/T 3810.16-1999(陶瓷砖实验方法第十六部分:小色差的测定)中也采纳了CMC色差公式。在印刷行业中,现行的国际标准和行业标准依然采用的CIELAB色差公式,部分企业在实际生产中发现了该色差公式的不足之处,在企业标准中开始采用CMC色差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