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彩色印刷行业而言,其颜色的测量贯穿着整个生产环节,从制版到印刷,从纸张到油墨,对其中每个环节都必须进行颜色测量与评价。传统颜色测量主要采用目视法,这种方法主观性强,且无法定量描述,随着广电仪器的不断发展,客观的仪器测量已成为主要手段。本文对彩色印刷颜色主客观评价方法及优缺点作了介绍。
彩色印刷是个非常繁杂的过程,在实际生产中,从制版到印刷,从纸张到油墨,对其中每个环节都必须进行测量与评价。20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主要是靠有经验的操作者利用对比目测的方法,通过信号条对彩色印刷品进行评价。但这种主观的评价方法存在着易受外界条件的影响、因人而易、重复率低等一系列缺点,所以50年代以后,密度计开始得到应用,70年代末期,彩色印刷技术及设备的研究重点逐步向色度方面转移,目前仪器测量已成为很重要的评价手段。在实际生产中,一般是结合主客观两种评价手段对印刷颜色做出最终的质量评价。
1.彩色印刷颜色主观评价方法
主观目测法实质是一种目视光度测定法,原理是利用加色混合定律,将3个分量的未知色加在一起,以描述所得的未知色。虽然对于色彩评价来说最可靠的方式是借助人眼,而且简单灵活,但是由于观测人员的经验和心理、生理因素的影响,使得该方法可变因素太多,并且无法进行定量描述,从而影响到评估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彩色印刷颜色客观评价方法
印刷颜色的客观评价方法目前有两种:彩色密度评价和色度评价。
密度反映了油墨对光波的吸收特性,习惯上所指的“彩色密度”是指测量时,用红、绿、蓝三种不同的滤色片来测量黄、品、青油墨的密度。作为“密度”,它只是物理吸收特性的度量,只表示“黑”或“灰”的程度。从这个意义上说“彩色密度”测量也只是“黑度”的测量,是同一种油墨的饱和度相对值的反映。密度测量法是对印刷质量进行检测和控制的最迅速、简便而又有效的测量方法,但是由于密度值所反映的是印刷品或胶片上反射(或透射)光量的多少,无法对颜色特征做出精确测量和评价。
色度测量法的测量原理是用颜色刺激函数Φ(λ)(对于照明体,Φ(λ)是它们的相对光谱功率分布;对于物体色,Φ(λ)是照明体或光源的相对光谱功率分布与物体的光谱透射率或物体的光谱辐亮度因数或物体的光谱反射率的乘积)分别乘以CIE标准色度观察者光谱三刺激值,并在整个光谱范围内分别对这些乘积进行积分。它具有以下特点:涉及到光源光谱能量分布、物体表面反射性能及人眼观察视觉三方面的特征参数:能对原稿的色度作精确的测量与描述;基于色度平衡原理的理论,能够对颜色再现进行精确的控制:它的多种表色方法能将亮度独立于色度之外表示,即可将亮度进行单独调节;能直接检测图像,获取各种色差信息等。由此可见,色度测量法是一种精确的颜色测量方法。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人眼目测法只是给出定性的色差判定;密度法无法对颜色特征做出精确测量,不能对颜色信息给予全面评价;而利用色度学对颜色进行测量,所获得的三刺激值与色差同观察者的视觉特征一致,并且精确度高,便于交流。
印刷颜色主观评价的最大优点是与颜色质量评价的目的一致。对颜色复制效果进行评价,保证颜色复制的正确性,最终是为了满足人们的视觉要求。如果印刷品颜色能满足主观评价的要求,则在颜色视觉上肯定能被受众接受。另外,主观评价法简单易行,不需要各种测色仪器,一般的人都可以定性地分析出颜色的色差评价结果。
另一方面,主观评价法的不利方面也是很明显的。首先,它的评价结果只是定性的,缺乏量化数据。说这张印品的颜色比那张印品的颜色接近原稿,其接近程度是多少呢?用主观评价法是不可得知的。其次,其评价结果受光源、环境、观察者的影响。印刷是同色异谱复制,印刷品的呈色由光源决定。在不同的光源下,印刷品给人的视觉颜色效果是不同的,对评价结果也就有影响。颜色评价中,周围的环境颜色(如衣服的颜色)也会对视觉作用,影响判断。另外,不同的人的视觉分辨能力不同,很难做出一致的判断。比较而言,客观评价的首要优势就是其具有客观性、定量性。通过测色仪器将颜色用数字表示出来,从而将颜色比较转换为数字比较,其结果客观、准确,有利于建立统一的标准。更重要的是,这个数字标准可以被电脑识别,在颜色自动控制系统中执行。
采用客观评价法的另一优势是具有稳定性。原稿由于照射、变脏或存放过久等原因,颜色均会发生变化,不能作为颜色主观评价的标准。如果采用客观评价法,需要的只是原稿的颜色数据,有没有实际原稿都可以,而且数据的保存不会因时间而改变。另外,客观评价可以消除视觉误差的累加效应。比如我们以视觉上完全一样的印品(假设△L*=+0.5)作为一次原稿,再以该原稿视觉上完全一样的印品(假设△L*=+0.5)作为二次原稿,则一次原稿和二次原稿的颜色差别也就很明显了(累计效应使△L*=+1)。
当然,客观评价也不是完美无缺的。首先,测量获得的色差并不完全准确,它受仪器误差的影响。其次就是色差标准的建立问题。在对颜色进行色差评价时,究竟选择多大的色差作为标准呢?在CIELAB颜色空间中获得的色差与目测结果有不一致性,不同颜色的可辨别的色差阈值不同。如果容许色差标准过大,在标准内,有些颜色会出现明显的失真;标准过小,对于有些颜色就很难执行。即使是采用1976年之后新推出的色差评价模型,对CIELAB颜色空间不均匀性的校正也不能达到非常好的效果,与主观视觉判断还是有一定的差异。在印品颜色检验中,ISO标准和我国国家标准的容许色差是针对所有的颜色而言,因此容许色差较大,所以印刷企业的客观评价系统可以根据客户的要求确定自己的多个色差标准。